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基于真实情境素养为本的深度学习课例研讨——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活动之教学设计交流

[日期:2021-11-12]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为了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2021114日下午,我校召开了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活动之教学设计交流研讨活动,本次研讨交流由刘琰副校长精心策划并主持实施,学校课程教学(质监)中心司主任、学校地理教研组长韩菡老师以及高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四学科共7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交流是以韩菡老师高中地理主题为《月牙泉“补水”记》的课堂教学案例为依托展开进行。本节课是受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委托而录制的一节国家级研究课,该单元教学设计经过多位专家精心指导,是以素养为本的深度学习优秀创新教学案例。 

为充分高效研讨,各位青年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提前进行了观摩学习,并根据听课要点与自身课堂教学实践做好了交流准备工作。研讨过程中,韩菡老师首先分享了《月牙泉“补水”记》单元教学规划与学生活动设计方案。本单元教学设计以“月牙泉”为真实情境构建,用“问题链”有逻辑地实现了核心素养进阶,通过“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推动单元教学的展开,与传统的多案例常规教学形成鲜明对比。韩老师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就学生挑战性活动任务设计、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展以及生成性问题的价值等方面与青年教师进行了分享交流。然后,各位青年教师就研讨前的观摩学习以及韩老师的现场阐述,各自分享了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理解,老师们把案例学习与自身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普遍感觉受益匪浅。最后,刘琰副校长从新课程理念、教学各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方面进行点拨,并对各位青年年教师的困惑进行了指导建议。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核心素养的培养需通过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过程才能有效落实。本次研讨交流充分利用了校内优质教学资源,研讨主题与“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研讨过程互动交流充分深刻,对青年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主题化单元教学设计、学生主体性培养、教学方式变革等具有深度启发和借鉴意义。


田柳笛【物理】:

本节课以一则新闻引入“月牙泉”相关地理情境,真实且贴近自然生活。新闻内容引发学生不同思考,进而提出研究问题,过渡自然。在学习任务中,学生结合资料,通过合作探究,解决不同梯度的具体问题,问题要求明确,且均能给学生思考空间。教师甄选的学习资料,以五种不同形式的地理图像,给学生提供了五种不同方面的有效信息,具有科学性、全面性,材料之间有逻辑性。学生不仅在问题解决中逐步掌握“陆地水体”相关知识,也通过合作探究,师生、生生交流,提升了分析问题、解释问题、规范表述等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整个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活动指导,注重师生交往。结构性板书便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总之,学习本节课后收获颇多,也有益于帮助指导自己学科的教学,非常感谢!

 

韩祎【化学】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设计,是基于学生真问题的设计,这样既符合高考要求,同时也符合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解决学生真正存在的困惑,并且使学生将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有效迁移应用到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中去。

对于教学素材的选取,应多关注近年高考题、模拟题,查阅文献,对试题进行改编与重组,转化为教学设计。从高考题、模拟中选取教学素材,既避免了大海捞针似的选材,同时可关注到高考最前沿的热点问题,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可以有的放矢。

在课堂组织形式上,聚焦教学重点,创设课堂挑战性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已有认知,小组间进行讨论、思考、展示、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实实在在解决自身存在的真问题。


张林【物理】

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应用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物理,更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能够让学生多体会、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能漫无目的的应用,真实情境的选取,应该紧贴课程内容,适合课程设计,不能跑偏,不能因为用而用。学生不爱思考,容易走神儿,所以我也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活跃起来,这就需要更好的设计学生活动,要敢于让学生表达,要舍得花时间让他们讨论,不能学生遇到分歧,老师就直接站出来解答,要让学生充分的讨论,让他们生成结论。


张可欣【化学】

单元教学中的“单元”,既可以是教材中固有的章节单元,也可以是以知识点、核心素养、实际问题等串联起的自组单元。月牙泉“补水”记正是以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单元,通过谈论月牙泉水从哪来、为何少、怎么补,完成陆地水的学习。

第一课时通过分析“月牙泉为何千年不涸”这个大情境中的大任务,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从而自发获取陆地水的类型及其关系,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呈现出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学习型课堂。在学生完成大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提供了有趣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回顾了原有知识,奠定分析基础;展示了文字、实景图、示意图、统计图等不同类型的资料,提供讨论依据。

 

赵鑫祺【历史】

本节课充分的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真正发动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他们学会读书,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恰如其分的点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程以新闻导入贴近日常社会生活,学生从新闻中找寻疑问探索本课的主旨内容。以探究问题贯穿本节课,问题的设置有梯度性学生有思考量。对于材料的选取既有挑战性,同时又注重对学情的把控。在学生小组活动时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及时关注学生的问题,使学生抓住问题的主线。最后的结构化板书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逻辑联系,教师起到了总结、升华的作用。通过对韩老师本节课的观摩学习,对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启发。 

 

魏雅茹【地理】

在示范课观摩中,教师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入手,选取真实新闻作为导入,独特之处是并没有设计明确的问题,而是由学生去思考,读完新闻自己有哪些疑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探究的三个问题的设计很有梯度,且具有关联性,前一问的答案为下一个问题做了铺垫。问题结果是一张示意图,这种方式比传统的文字形式能够更好的表达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也使得整个小组成果更加直观化。本次交流活动我收获颇多,各位教师对示范课的感悟以及分享自己教学设计的技巧,值得我慢慢品味。


马雪娇【地理】

在《月牙泉“补水”记》课堂中,韩老师通过设计单元教学向我们生动展示了一节基于真实情境教学的地理课堂,同时韩老师也分享了如何获取恰当的情境。本节课堂给了我们广大青年教师很多启发。

在新课前,韩老师用月牙泉宣传片,并结合新闻报道,向学生们介绍其相关概况,带入情境。韩老师首先给学生展示月牙泉的古今现状,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去解决问题,真正的做到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敢于打破以往的纯知识概念的教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案例去融入课堂。同时,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授课的各个环节,韩老师的每个设问都非常清晰,并且把重要问题也展示在学案上,问题一环接一环,由浅入深,由因及果,衔接的恰到好处。也给我改善自己这方面的不足提供了很大借鉴意义。在学法上韩老师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我们在给学生材料的时候,一定要给出非常有针对性的材料,同时问题的设置也不应过于简单。在课堂的最后通过引领学生画逻辑性很强的结构图使学生明了水体间的补给关系,板书的形式也应不拘一格,根据教学内容去精心设计。

韩老师的真实情境教学让我们收获很多,同时,刘校长和司主任搭建的课堂研讨沙龙活动,也让我领悟了很多听课的方法,感受颇深,受益良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anmotong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