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4日下午,初中生物教师刘畅老师承担了南北区联合研究课《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以环境污染导致酸雨产生为切入点,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可能影响。课堂上通过实验流程设计和实验探究,渗透“模拟实验”并培养环保意识。来听课的教师有西城南区初中生物教研员潘青老师、西城北区初中生物教研员杨涌老师以及南北区各校初一、初二教师。
课前,刘畅老师带领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两周的生物实验,对酸雨对不同生物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探究,并在本次课程中简要呈现,帮助学生对酸雨影响的广泛性产生感性认识,并最终通过生产生活、身体健康等角度引发学生对酸雨危害人类健康和生产生活的思考,关注酸雨等环境污染问题并从个人生活角度思考预防对策,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课后,教研员潘青老师、杨涌老师进行总结,提出教学需要展现认知价值、工具价值和发展价值,本节课渗透了模拟实验的基本方法,并较为全面且有层次地构建了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不同成分造成影响,最终危害人的生产生活,唤起学生对酸雨等环境污染的重视。在工具价值和情感价值部分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现,也给出一些后期完善的建议,如注意酸雨对人的影响要更清晰明确地体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等因素,促使学生达成对生态系统整体性更深层的理解。场老师则对本节课的设计和充分准备表示了认可,对细节处提出了一些完善方案。
此次课程从准备到呈现,学生几乎全程参与,完成从问题提出、设计到操作最后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实现了学生本位的教育观念,传递环境保护和生态和谐的观念,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课堂教学的交流和探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刘畅老师的公开课也是生物组老师们智慧的凝聚,老师们不仅在知识技能上帮助年轻教师成长,而且在每次做课中都给予了刘畅老师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刘畅老师以及全体生物学科教师也会一如既往贯彻自己对于教学的热爱和执着,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探索,为学生奉献更好的生物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