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在磨砺中成长,在交流中收获——我校生物组刘娣老师参加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说课展示活动

[日期:2018-05-14] 来源:  作者: [字体: ]

生物学科是实验学科,没有实验就没有生物学的诞生和发展。实验不仅是生物学科获得理论的手段,更是生物学科的灵魂所在。基于此,中国教研网与北京市教育学会于419日主办了面向全国中学生物教师网络直播的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说课展示活动,期望实现全国生物教师实验教学的交流分享、共同进步!

参加此次说课展示活动包含来自北京市各区县的8位教师,他们分享的都是曾经获得北京市甚至全国一等奖的优秀案例,可谓高手云集、精彩纷呈!本次展示交流活动也获得了全国生物教师的高度关注,当天观看人数遍布31个省市,超过了5000人次。

我校生物组刘娣老师说课展示了她曾经获得全国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的课例。她从一个小小的3ml塑料吸管、一根牙签、一团棉花中寻找灵感,设计了独特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从身边的素材中寻找一切可开发利用的机会,设计了利用报纸包裹程度改变光照强度,进而可实现教室中无需电源就可完成实验、全员参与整个过程的实验初衷。展示活动中,刘娣老师大方得体,实现了说课内容和展示者的完美融合。在锻炼中才能获得成长,在交流中才能满载收获!

每位老师的展示都是教研组甚至全区老师智慧的凝聚,观者也在展示的过程中享受着知识的饕餮盛宴:有的老师不放过实验中的每个细节,比如细胞呼吸中有氧、无氧环境的创造可谓精致至极;有的老师创意无限,比如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中自制的实验装置;有的老师善于利用前言科技,比如细胞呼吸中的线粒体提取技术;有的老师开发着学生无穷的创造力,比如果蝇酗酒实验全程学生设计……

北京市教研员乔文军老师和中国教研网的朱立祥老师的点评又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实验教学第一步目标是实现生命观念的落实,之后还有更深远的意义需要我们去体会,它更是学生爱上生物的动力和源泉、是落实最高层次的核心素养—社会责任的根本途径!         我们在努力中不断前行,也期望生物实验广泛开展并用于教学,期望回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成为回中的辉煌!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anmotong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