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印象•宁夏——记高一年级宁夏社会实践活动

[日期:2017-06-19] 来源:  作者: [字体: ]

十载读书鸿鹄志,千里寻梦问苍穹。一带黄沙入宁夏,一路回响啸贺兰。

——题记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地处黄河上游,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这是我们对宁夏的初识印象。怀着期待与兴奋,高一年级180名学生和22名老师登上Z77次列车,开启此次旅程。

 

1200公里,火车在黑夜中奔跑,一路向西。清晨五点,师生们纷纷起床,欣赏天际红日初升,跃跃欲试的心情,终于在抵达银川火车站时,化为一声呐喊:宁夏,我们来了!

 

被沙漠环绕的沙湖,人行湖畔,景随船移,沙水相融,湖苇相映,鸟飞鱼跃,天水一色。登上湖岸,被大雨洗涤过的黄沙,触足微凉绵软。骆驼瞪着圆圆的眼睛,安静地等待着我们,露出俏皮的笑容。蓝天艳阳清风细沙,拂去旅途的疲惫,同学们感受到与众不同的西部自然风情。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我们对大西北的印象只停留在《平凡的世界》中绵延贫瘠的黄土高原和澎湃翻滚的黄河激流。沙湖颠覆了我们对沙漠的偏见,让我们感受到良好生态环境的魅力。

 

西夏王陵的粗犷、残破,掀开历史的沉重与悲壮。已近傍晚,烈日炎炎,我们踩着砾石,走近3号泰陵——李元昊的墓穴。24米高的夯土墓冢,早已被风化得斑驳破败,如同一个黄土堆,在太阳的金色余晖中,默默伫立于天地间。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89年的西夏王朝,其遗迹却寥寥无几,怎能不让人为之叹惋?远望巍峨贺兰山,耳听滔滔黄河水,同学们感受着西夏开国时的伟大、消亡时的沉默。

 

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的丰富与厚重让同学们获益匪浅,更让我们执着于探寻血脉深处的文化交融。中华回乡文化园有伊斯兰文化缩影之称,金色礼仪大厅,雄伟洁白的拱门,饱满的穹顶,绚丽的浮雕,缤纷的彩绘,精巧的结构,在线条与色彩的变幻中领悟回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到中华黄河坛,我们是如此近距离地感悟黄河文明。在黄河五千年照壁前,任历史纵横心间。穿思恩牌楼,跨三才桥,仰望天地阁,细观浑天仪地动仪模型,在天赐殿及24节气图腾柱的交映下,观日晷光影流转,敲祈福钟,内心的波澜早已随钟声扩散到远方。

 

短短两天,跨1200公里的文化寻根之旅,匆匆却难忘,用心欣赏和感悟大西北的独特风光,带给我们的是思考与震撼。在“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发展的今天,作为青年人,我们是纽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铭记历史,懂得感恩,方不负此行,不忘初心。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anmotong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Baidu
map